蠢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几几年签的(揭秘中美建交前后在台湾问题上的博弈)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04 14:47:52    

1979年3月1日,一个穿着笔挺军装的白人男子来到了蒋经国位于台北的官邸内。这名男子就是美军驻台湾军事顾问团的团长汤普森上校。

汤普森此行虽然没有直接见到蒋经国,但却通过蒋经国身边的宋楚瑜向台湾地区的国民党集团转达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美利坚合众国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并决定裁撤美军在台军事顾问团及其附属机构。

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宋楚瑜等人惊慌不已。但他们也非常清楚地明白:一个崭新的时代已经来临了,没有人能够改变这一切。

按照中美两国政府公布的联合公报内容,美国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同时,必须中断与台湾方面的所谓外交关系,并且立即从台湾地区撤兵。

这份令蒋经国等人感到如芒刺背的公报便是日后人们所称的“中美建交三公报”之一。这三份公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浓缩了中美双方在台湾问题上的博弈历史。

那么,这三份公报里到底都提到了什么内容,它们又对中美双方在台海地区的博弈造成了哪些影响呢?

这一切,还要从1972年的初春开始讲起。

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

1972年2月21日中午,美国总统的专机“空军一号”降落在了北京的机场跑道上。时隔多年,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关系终于实现了“破冰”。

但同时,大家心里都很明白,中美在许多具体的问题上依然存在着不小的分歧。其中,台湾问题更是一个双方都绕不过去的坎。

自从尼克松抵达中国以后,美国政府高层就安排了时任国家安全顾问的基辛格与中国方面的代表乔冠华具体商议外交公报的编写事宜。

从2月22日开始基辛格就带领美国的外交人员入住了钓鱼台国宾馆,开始与乔冠华展开针锋相对的辩论。

根据乔冠华在晚年所撰写的回忆录显示,当时中美双方围绕着台湾问题主要有三个矛盾点:

首先,中国方面希望美国能在联合公报当中明确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的前途问题完全属于中国的内政。”

但基辛格却反复推脱并要求在双方公布的联合公报当中做出这样的措辞:“美国政府认识到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认同一个中国,并认为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美国政府对于这一点不提出异议。”

其次,乔冠华要求美国政府能在联合公报当中直接写明“美国政府希望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但基辛格等美国外交官经过再三讨论,只是同意用“美国政府关心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这句话来替代中国方面的观点。

最后,中国方面要求美国立即撤出在台湾的所有驻军。但对于这一点最基本的要求,基辛格和尼克松始终推诿不定,并只同意将美国从台湾撤军定为一项美国政府的施政目标。

我国领导人在得知了这些情况之后,立刻就看破了尼克松等人的心思。美国方面所谓“将撤军当成施政目标”的说法,只不过是在和中国玩打太极的游戏。

随后,善于辩论的乔冠华就与基辛格等人展开了激烈的言语交锋。乔冠华抓住美国方面的一些语言漏洞,开始要求美国人在台湾问题上做出更多让步。

按照美国人的说法,既然美国政府承认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只认同一个中国,并认为台湾只是中国的一个省,那台湾问题本来就应该是中国的内政,美国也必须要承认这一点。

而且,如果美国政府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那如今美国总统带领着政府团队前来访问岂不是言行相悖吗?

更重要的是,“要求美国从台湾地区撤兵”是我国无论如何也不能动摇的底线。

既然美国政府承认台湾是中国的领土,既然美国已经用实际行动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那美国政府也就理当撤出所有驻扎在台湾的军队。

乔冠华非常严肃地告诉基辛格,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美国政府之间并未签订任何驻军条约或协议。如果未来美国不从台湾地区撤军,中美两国恐怕也就无法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了。

2月25日,乔冠华和基辛格好不容易才达成了会谈结果并向各自国家的领导人进行了汇报。

随后,双方的外交代表团针对即将发表的《中美联合公报》又经历了两天的争论与修改。这份公报终于在2月28日展现在了全世界人民的面前。

虽然美国在这份公报中的措辞还显得非常委婉,但经过尼克松本人的批准,美国政府已经在公报中写明,会在今后逐渐减少在台湾地区的军事存在,直至让美军全部撤出台湾。

《上海公报》的发表不仅向全世界展现出了中国人民誓要收回台湾、实现祖国统一的伟大愿景,也打开了中美关于台湾问题的交流窗口。

建交前夕的“重大让步”

1977年,美国的新一任总统吉米.卡特靠着和平主义的主张终于登上了美国政坛的巅峰。在此之后,卡特为了推行自己的和平外交理念派遣国务卿万斯与中国的领导人商谈两国建交的事宜。

邓小平在见到万斯之后,开门见山地说明了中国在中美建交问题上的三项基本原则:

美国政府必须废除与台湾地区签订的所有官方条约;美国政府必须撤出在台湾地区驻扎的所有军队;美国政府必须中断与台湾地区所有的官方联系。

这三项中美建交的大前提被后来的人们精准地概括为了“废约、撤军、断交”的六字方针。而当邓小平提出这些前提的时候,美国政府也没有与中国讨价还价的余地了。

1978年5月,卡特政府再次派遣时任国安顾问的布热金斯基访问中国。在与中国外交部长黄华的谈话当中,布热津斯基最后表明了美方的态度:

美国政府接受中国关于台湾问题的三项原则,并承诺不会在台湾地区设置包括领事馆、大使馆在内的各级外交机构,但美国政府希望台湾问题最终能够以和平的方式解决。

会谈进行到了这一步,中美两国建交的问题终于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1978年12月16日,在双方领导人的准许之下,两国的外交官正式签署了《中美建交公报》。

在这份公报当中,美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并同意于次年四月之前撤出所有驻扎在台湾地区的军队。

有趣的是,除了在1972年《上海联合公报》的基础上对中国政府提出的各项要求进行了落实之外,这次的联合公报还明确了美国政府与“台湾当局”交往的范围。

在这份《建交公报》中,美国政府明确指出:“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

这是美国政府第一次在公开的文件中承诺不与台湾保持任何军事层面上的联系并断绝与“台湾当局”的所有官方往来。这项承诺也成为了中美关系的重要基础。

但这份《中美建交公报》仍然存在着一些比较模糊的地带,我方也早就看出了美国政府及军方在公报当中玩弄的这些“小把戏”。

一锤定音的“八一七公报”

果然不出中国领导人所料,1980年1月,美国方面公然违背之前对中国许下的承诺,邀请台湾地区的代表蒋彦士出席了美国新任总统里根的就职典礼。

仅仅过了一年,美国就公然违背了当初在与中国建交时做出的“不与台湾地区展开任何官方往来”的承诺。

对于美国方面的无耻行径,中国驻美大使柴泽民决定用缺席总统就职典礼的方式来表达抗议。

随后,里根政府很快就察觉到了中国方面的不满情绪。1981年6月,里根派出了新政府的国务卿黑格访问中国,继续改善与中国的外交关系。

面对着来访的黑格,中国领导人直截了当地告诉对方,中国人非常不喜欢美国政府如今摆弄的这套“一中一台”的策略。

中国人绝不接受美国制造“两个中国”,更不会允许“一中一台”的外交策略公然登上国际舞台。

如果美国依然坚持里根政府的错误路线,那中国将不得不重新考虑与美国之间的外交关系。

同时,我方坚决地要求美国政府取消与台湾地区的军事交易活动。但黑格在谈判桌上也是寸步不让,双方之间的气氛一度闹得很僵。

当黑格回国之后,他在面对多家美国媒体的时候,居然对中国倒打一耙指责中国方面的态度太过无礼。我国的媒体也立刻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回击。

直到1982年1月,里根政府又派出了助理国务卿霍尔德里奇访问中国,希望与中国继续商讨有关台湾的问题。

在霍尔德里奇访华期间,他直截了当地提出,美国希望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发表十周年之际,再发表一份新的联合公报来巩固中美双方的关系。

很明显,这是里根政府出于政治上的需求,对于中国方面提出的希望。我国刚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使里根政府在台湾问题上做出更多的让步。

于是,在霍尔德里奇访华之后,我国率先给出了第一份新的联合公报的草案。在这份草案当中,我们要求美国做出明确的承诺不会制造“一中一台”或“两个中国”这样的谬论。

同时,美国政府也必须立刻停止对台湾地区出售武器,否则,中国方面将很难与美国签订新的联合公报。

里根政府在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又立刻派出了时任副总统的老布什,以及当时美国的驻华大使恒安石来与中国的领导人进行当面会谈。

中国准确地把握了里根政府的政治需求,在1982年的八月中旬敲定了新联合公报的最终版本。

1982年8月17日,在邓小平同志和恒安石的见证之下,新的中美联合公报正式对外发表。因为这份公报的发表时间,这份公报也被后世的人们简称为《中美八一七公报》。

在这份联合公报当中,美国承诺不会鼓吹一中一台或两个中国的论调,并答应中国政府在随后的时间里积极展开行动,最终解决对台军售问题。

直到此时,中美之间关于台湾问题的联合博弈才终于告一段落。随后,我国政府果然采取一系列行动,要求美国政府逐步缩减了对台军售的范围。

从《上海公报》到-八一七公报,中美之间关于台湾问题的博弈是一个漫长且艰难的过程。当今天的人们回看这段历史的时候,也依旧会为伟人们的魄力与智慧所惊叹。

台湾与祖国大陆实现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大势,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也同样期盼祖国统一之后的和平盛世。

相信未来的中国一定会在时代变革的浪潮之中愈发富强,而台湾人民也必将与祖国大陆的14亿人民一起享受这来之不易的美好与荣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