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26 09:49:40
以小见大——分析老舍《茶馆》的艺术特色
话剧《茶馆》是“人民艺术家”老舍的杰出代表作之一。这出话剧以北京的“裕泰茶馆”为背景,通过在这一茶馆中发生的剧情以及这间茶馆本身的兴衰来反映时代的更迭与历史的演进。老舍这种从小处出发反映大事件的写法,呈现出了鲜明的以小见大的艺术特色,这样的艺术特色表现在主题上、任务上以及语言上。
一、主题上的以小见大
话剧往往通过戏剧性的情节来表现事件,通过事件的发生来揭示出话剧所想表达出的主旨内涵。然而,对于《茶馆》的主题理解,不能仅仅从情节冲突上去理解。这是因为《茶馆》的书写方式特殊所造成的,《茶馆》的三幕剧并不是严格的按照时间的顺序展开的,也并没有中心情节与贯穿全剧的冲突,三幕剧之间有时间的间隔与历史的跨度,因此,我们需要将历史背景与话剧中的事件结合起来,才能够理解到《茶馆》主题思想的内涵与深刻。
《茶馆》这三幕剧中,事件发生的地点都是在“裕泰茶馆”中,但是三幕剧发生的时间则不同给,分别是“戊戌变法”失败之后、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时期以及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的黑暗统治时期。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之下的“裕泰茶馆”发生了不同的事情与冲突,这些事件的主体其实并不是当时社会中的重要人物,所以他们地身上并没有发生与社会变革与时代变迁直接相关的事情。拿主人公王利发来说,他其实仅仅是一个“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喜欢”的茶馆掌柜,在“戊戌变法”时期他没有参与过社会运动,军阀混战他也没有参军打仗,一生本分经营着这间茶馆,但就是这样的一个本分人,最后也只能自己给自己撒了纸钱,将“裕泰茶馆”让给了沈处长。在《茶馆》70多个人物当中,其实大部分都是像王利发这样的小人物,有的地位相对较高,像常四爷、松二爷、秦仲义等等,还有的地位甚至更低,像康六、唐铁嘴、卖杂货的老人等等。其实在这些人身上是不会发生足以被历史铭记的事件的,但是他们也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身上所发生的事件也一定能够揭示出历史与时代的面貌。在旧时代的北京,茶馆是社会活动的中心,在这里人们打探消息、洽谈生意、好友闲谈,总是能发生百姓的日常事件,展示出百姓生活最真实的面貌。而“人民艺术家”老舍最擅长的就是书写北京底层百姓的社会生活,他总是能够将底层民众的生活真实生动立体地展示在人们的眼前,包括但不限于掌柜、旗人、民族资本家、太监、特务、人贩子、打手、逃兵、报童。这些人是怎样的语言怎样的动作,老舍都能够细致生动地描绘出来,再使这些人产生交集就发生了事件,产生了冲突。
《茶馆》中描写的人物多,事件也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有康六卖女儿,王利发给巡警及大兵送钱,庞总管死后康顺子带着康大力来茶馆撞到刘麻子,刘麻子被诬陷成逃兵绑走,小丁宝、小刘麻子、小唐铁嘴在茶馆相遇,小刘麻子和沈处长把“裕泰茶馆”霸占了。这些事件中,显示着上层黑暗统治之下的社会中,依仗着洋人、高官的人,随意的欺压百姓,底层百姓苦不堪言,表达了老舍对社会黑暗的无情揭露和批判,这是“小”。这样的三幕剧,交代了三个时代下的“裕泰茶馆”的变迁,在不断“改良”中一步步走向衰落,最后被人抢占。这其中也蕴含着老舍对就中国历史趋势的深刻揭示和概括,对那一段历史进行深刻的反思。老舍通过对茶馆中发生的小事情的描写就展现出了旧中国的时代变迁与历史演进,这是“大”。
二、人物上的以小见大
老舍在《茶馆》中塑造了大大小小70多个人物,这是极为罕见的,常见的话剧作品往往将情节以及冲突的发生安排在几个人物身上,使矛盾冲突更加集中,而老舍的这种群像式的人物塑造,更容易展现出一个时代的缩影。其实,茶馆中出现的每一个人都可以代表当时社会中的一类人。这样的人物群像塑造将当时的大社会浓缩到这个小茶馆中,非常立体、非常直观地展现出了当时社会面貌。
这样宏大的人物群像塑造是很考验作家的创作功底的。虽然是群像式人物塑造,但是也是有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分别的,并且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往往同时登台,如何使主次分明的同时又能够让每个人物都特点鲜明,这是非常有难度的。但老舍处理的非常恰当,这里并不都是技巧,我们能从中看出老舍在塑造正面人物或者命运悲惨的人物时所蕴含着的同情与悲悯的感情,在塑造反面人物时所蕴含着的痛恨与厌恶的感情。这样充满情感的塑造,使得每个人物的形象都能够得到生动立体的展现,使整部话剧有了灵魂。
如此具有艺术性的人物塑造,其作用是非常显著的,不仅仅体现在人物塑造本身,对于点亮整部戏剧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人物塑造的“小”体现在数量上,只用一两个人来代表社会中的一类人,还体现在人物本身上,老舍笔下的人物往往都是小人物,老舍自己曾经说过他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大人物,因此不能展现他们的进退,但是老舍对于底层的小人物可以说最熟悉不过了,因此老舍通过对“小”人物的描写与刻画来侧面反映出政治场上“大”人物的动向,这样的写法不得不称赞为大师手笔。
三、语言上的以小见大
老舍是一位公认的语言大师,老舍的语言往往简洁凝练而又富有深意、幽默深刻、耐人寻味。并且老舍也非常擅长用语言新明生动地刻画人物的性格。
我认为老舍语言的幽默与讽刺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这也是其语言“以小见大”的体现。老舍对反面角色的讽刺语言是极具艺术性的,往往简短的一句话就能够将这个人的品行进行全面的概括。小二德子拿着四个现洋到“裕泰茶馆”,王大栓问他“什么生意这么好啊”,小二德子说:“念书去了!”这时候王大栓对小二德子说的话可谓是兼具了幽默与讽刺,说到:“把‘一’字都念成扁担了,你念什么书啊?”这样的讽刺让人忍俊不禁,但是又很好地将小二德子这样的没文化流氓形象做了很好的诠释。
老舍在语言的处理上,还经常富有深意。第一幕结尾时康六在卖女儿,而他的女儿康顺子却晕倒了在买家庞太监的面前,此时
庞太监 我要活得,可不要死的!
【静场
茶客甲 (正与乙下象棋)将!你完啦!
此处茶客甲说的“将!你完啦!”不仅仅是说给乙听的,更是说给庞太监听的,为后来清朝灭亡后,庞太监被赶出家门惨死在外面做了铺垫。而庞太监作为清朝封建腐朽统治的代表,庞太监的“完”也暗指了清朝的“完”。整部戏剧的结尾的语言处理更加展现出了老舍的语言功底与戏剧性的处理能力。小刘麻子给沈处长汇报着茶馆的情况,沈处长不断说着:“好(蒿)!”在小刘麻子汇报王利发上吊了之后,沈处长更是连着说了两个“好(蒿)!”,沈处长作为抢占了王利发的“裕泰茶馆”的人,不断对茶馆的情况表示赞叹,但是我们想到三幕剧中实在是没有任何一件好事发生时,不由得陷入思考,这样的茶馆到底好在哪里了。最后王利发上吊死在了“裕泰茶馆”又好在了哪里,我们这样的思考,与沈处长发出的赞叹形成鲜明的对比,就更加能够引起我们地反思,意味无穷。这就是老舍语言处理的魅力所在之处。
老舍语言的“以小见大”体现在遣词造句的简短精悍上,往往只用一两句换甚至一两个字就能够将所要表达的内容说清楚并且使语言之下所蕴含的内容具有深刻性,引起人们的思考。
《茶馆》是在“双百方针”政策指引之下写成的作品,是老舍倾尽心血的一部伟大的作品,其艺术性是伟大的,同时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研究的作品。